科学研究




智慧旅游研究团队现有教师队伍24人,教授6人,副教授7人,博士14人,硕士生导师12人,形成了一支年龄、专业、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的团队团队。拥有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重庆市全域智慧旅游2011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中国旅游研究经理江旅游研究基地、重庆市人工智能+智慧生态旅游学科群等8个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智慧旅游研究团队聚集多方资源和创新要素,成为全市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智慧旅游研究高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智慧生态旅游发展智库、重要的智慧生态旅游发展决策咨询基地和具有引领性的智慧旅游人才培养基地,带动重庆市旅游学科发展。

团队聚焦三峡库区特殊地域单元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凝练形成了旅游数据融合与智慧决策、旅游生态环境监测与智慧管理和旅游市场分析与智能管理三个稳定的特色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应用基础研究成果。旅游研究成果助推城口亢谷乡村振兴,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肯定。与携程集团联合成立“携程文旅产业公司”,协同培养新时代旅游人才,获得文旅部胡和平部长点名肯定与推介;重庆市智慧旅游发展报告等研究成果获得中国旅游研究院优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被《重庆市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度假区)建设评定标准》吸纳采用。

代表性成果:

(1)旅游规划设计服务乡村振兴

针对重庆“两点”“两地”“两高”“三个作用”战略需求,高水平发挥高校智库作用,编制完成《重庆市乡村旅游发展规划》《重庆市旅游标准化发展规划》《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建设指南》《重庆市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四面山市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大足石刻研究院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申报》等成果,助推区域旅游发展。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3次、省部级科研奖励 3 项。

《东安乡兴田村旅游开发策划》《东安乡亢谷景区概念性规划与重点区域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城口县《中国亢谷景区旅游系统设计细案》等系列落地性策划、规划与设计,助推了以兴田村为重点的东安乡乡村旅游的崛起,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的激增,使兴田村近千户村民迅速走上致富路,东安乡也由贫困乡成为旅游发展重镇,以兴田村为核心的“亢谷”已成为城口县近十年来迅速崛起的最具突破性、引导性与代表性的旅游名片,同时也成为我国秦巴山区的响亮旅游品牌,该成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肯定。


(2)旅游扶贫风险管理与乡村振兴:以三峡库区为例

基于脱贫攻坚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丰富了旅游扶贫风险研究成果。研究认为,乡村振兴应该借鉴旅游扶贫及其风险管理的经验。首先,主体文化素养和工作能力,产业适宜性和产品竞争力、制度保障和社区管理能力,以及意外等单一或多因素叠加,是三峡库区返贫的主要诱因;土地、生态、经济、文化、美学和社会等是返贫的主要风险。其次,乡村振兴将面临更加复杂的因素与环境,要区别对待城乡发展在基本逻辑与路径上的差异;再次,要提前预判和管理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功利思维与形式主义。最后,要处理好乡村社会复杂性与振兴举措简单化、乡村空间有限与产业无限挤压、乡村美学元素缺失与过度美学包装以及乡村文化传承与乡村精神重塑等系列矛盾。

研究建议构建基于经济产业要素协同、旅游产业与社会系统协同、区域关系协同、旅游要素协同、政策制度协同,以及利益关系协调、主体观念与行动协调的社会协作机制,通过组织、政策制度、财物、技术和社会保障的协同,推动三峡库区乡村振兴。本研究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三峡库区旅游扶贫风险与返贫干预机制研究(18XSH013)》的拓展性研究成果。



(3)基于国家认同感理论的红色理论研究

2004年以来,随着红色遗产的利用从纯粹的政治导向向政治、文化及经济并重导向的转变,如何将红色旅游与中国正在发生的深刻社会变革联系起来成为亟待解答的重要课题。团队以遗产旅游内生矛盾论和国家认同感理论的梳理与回顾为基础,以重庆市歌乐山烈士纪念馆为案例地,从红色旅游政策分析、案例地遗产阐释分析和旅游者体验分析三个方面开展了案例研究。研究发现,我国政府通过政策引导、支撑和推动,将当前国家认同感的政治、文化和经济要义有机融入到红色旅游中,并通过具体红色遗产的阐释将这些要义向国内旅游者传播和宣扬。随着国内旅游者对这一方式及其传播的国家核心价值的认同,红色旅游将对我国国家认同感的建设具有重要和积极的作用。2012年,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2015年,获国家旅游局优秀旅游学术成果奖。





yl8cc永利官网 版权所有 yl8cc永利(CHN)官方网站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
人才招聘办:023-65910139
公司办公室:023-65362853
邮编:401331
《地理教育》期刊 期刊栏目: 本期关注 专栏 课堂教学 复习备考 教学研究 研学旅行 高师教改
邮发代号:78-19,每期单价15元,全年12期180元
投稿系统:https://dljy.cqnu.edu.cn
投稿邮箱:dljy@cqnu.edu.cn
咨询电话:(023)65362774
微信公众号:dljy65362774
版面设计:永利集团美术学院,汪晓玲
网站制作:永利集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谭华山,65103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