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印发第二批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名单的通知》(环办监测函〔2024〕463号)。以三峡库区地表生态过程重庆市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依托,公司联合重庆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重庆市开州区自然保护地管理中心等单位申报的“重庆三峡库区站(湿地)”成功入选,成为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合站是为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和《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2023-2025年)》要求,进一步推进全国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而设立。综合站在全国生态质量监督监测与评价工作中发挥“控制性”作用,主要任务是“样地监测、积累数据;天地一体、地面验证;发现问题、服务监管;专题研究、培养人才”。通过深入开展生态质量监督监测,支撑服务生态保护修复监管,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重庆三峡库区站(湿地)”入选国家级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是公司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多年建设和发展的重大成果。经过多年建设,“重庆三峡库区站(湿地)”已拥有68名多学科交叉人才队伍,1300m2的野外监测大楼,13500m2野外实践场地和示范基地,配备生物多样性研究室、生物地球化学研究室、土壤侵蚀与模拟研究室、环境化学分析测试实验室等,建设有消落带植物群落动态观测永久样地、消落带水文效应观测基地、径流场、人工降雨模拟设施、远程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径流模拟场等,能够实现三峡库区多种生态环境要素的原位观测与室内控制试验。
未来,将重点开展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对三峡库区典型湿地生态系统(消落带湿地、河/溪流湿地、库塘湿地、小微湿地)、水生(水库)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样地监测与数据积累、天地一体与地面验证、问题发现与监管服务、专题研究与人才培养。致力于三峡地区湿地生态过程以及关键生态因子的长期观测,旨在揭示我国三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及驱动因子,探索库区全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及动态模式,研发库区全域湿地生态功能优化关键技术,为实现基于全域湿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的水库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提供数据、理论与技术支撑,推动三峡库区湿地生态高质量保护与管理。此次获批建设国家生态质量综合监测站,将有力支撑学院地理学、生态学等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


(撰稿:王晓峰 校稿:董雪柏 审稿:曹华盛)